馬來西亞霹靂慈濟志工從12月6日開始送素食便當到安順醫院,同時也希望把蔬食更健康,對地球更友善的概念傳達給醫護人員。
霹靂慈濟志工走入兵如港衛生診所推廣素食理念,每週2餐的素食餐,慈濟志工用心準備,與餐廳合作,讓醫護人員可以吃到美味蔬食。
北海慈濟志工舉辦了第一梯次的21天健康素食挑戰後,與齊心閣素食餐廳合作,舉辦第二梯次的挑戰,呼籲更多人加入素食行列。
峇株巴轄一名慈濟人醫會志工廖晉輝醫生,相信蔬食對人體的健康有益,自身茹素之餘,也勸病人多蔬食。
吉打分會推動全植物性飲食活動「健康挑戰21」時,志工譚美玲協助設計海報。為了吸引大眾對素食的關注,巧用了食物來帶出了中國國畫的優美意境。
關丹中央醫院的副院長帶頭響應,成立了推素小組,由醫院餐廳負責準備,開始向醫院的醫護人員勸素。
慈濟吉打分會舉辦素食講座,邀請自然療法講師上課,也讓民眾現場操作,體驗天然、不經加工的真食物,感受蔬食的美好。
慈濟志工和幾位發心的夥伴,一起準備了700多份的素食便當給社區民眾。結合信仰,齋戒茹素可以清淨身心,完整的愛,愛物、愛人、愛護一切生命。
疫情無阻慈幼慈少們線上學習 ,課程中分享健康飲食方式,讓孩子有機會親自下廚,烹飪出一道道美味素食料理。
馬來西亞慈濟人在全馬推動一人一善募心募愛活動,新山慈濟幼兒園的孩子們同樣為善不落人後。
一人一善推廣茹素,藉著在九天的九皇爺誕辰裡的因緣,慈濟志工招籲一個小團隊使用電話預定或人傳人的方式,以募款推素兩全其美的方式,來呼籲大家一起行善茹素。
威力行集團的員工來到實業家謝晶玲經營的素食餐廳,幫忙準備素食餐盒食材和學習烹煮素食料理,並親自把素食餐盒送到福利機構,體驗素食的美好之餘,也親力親為地行善。
實業家團隊到訪檳城兒童保護協會和檳州殘障人協會,向那裡的孩童和身障人士推素,鼓勵他們加入茹素的行列。
笨珍和福林園的慈濟志工,做足防疫措施的情況下,有限度地推廣一人一善勸素和募心募愛運動,希望每個人心中的善念,也能跟著國家一起解封。
慈濟志工莊愛薇的兒子,因為媽媽接受脊椎手術後,暫時無法為家人準備素食,便主動代替媽媽承擔全家人每天的素食午餐和晚餐。
COVID-19疫情期間,實業家謝晶玲以素食餐盒訂購及外送服務的方式,向非素食者推素,實業家駱榮偉也邀請檳州中華總商會委員茹素一天,讓他們從中體會素食的重要。
在馬來西亞,慈濟1013運動來到了笨珍北干那那的一家零件代工廠,從老闆到基層員工,將近一百八十人,透過茹素和手中的零錢,一起來行善積德。
10月13日一人一善運動,,活動頭一天就得到私人醫院的鼎力支持,院內病人和他們的家屬,以及醫護人員都紛紛慷慨解囊,捐出手中的零錢。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舉辦「一人一善」線上推介禮,向全馬慈濟志工分享茹素勸素的方法和目標,期望慈濟志工影響更多人茹素,用護生行動凝聚善念,讓疫情早日消弭。
線上校友親子素食烹飪大賽,邀請過去的畢業生,以親子合作的方式,透過雲端大顯身手,煮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素食佳餚,不只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也為護生和減緩全球暖化盡一分力。
實業家許箐芸除了響應素食更適逢媽媽的生日,更帶了家人一起來體驗如何烹煮素食及為老人院準備素食,以護生不殺生給與媽媽最虔誠的祈求與表達。
馬來西亞霹靂慈濟疫苗中心,鼓勵工作人員不外食,避免造成疫苗中心的防疫破口。為了讓三大種族的工作人員,都能夠享受蔬食的美味和飽足感,費盡巧思。
以往營隊用餐都是現場香積組來成就給上課的學員,但在疫情新常態下,靜思人文團隊就安排了淨斯輕便餐快遞給六百多位的學員,不用為食而忙碌。
吉蘭丹州慈濟志工攜手當地素食餐廳,每日提供100盒素食餐盒,送往哥打峇魯縣中央醫院(HRPZ)。
馬來西亞吉打慈濟幼兒園六歲的張智茵,她也非常熱愛下廚,希望可以帶動家人蔬食。有了家人的支持,她變得更勇敢,逢人就勸素,希望動物不再痛。
吉蘭丹慈濟志工於社交媒體平台發起了一素一善活動,善用網絡科技呼籲人人茹素、募款、為疫情祈福,祈願善與愛的共振,可以早日消弭這場災疫。
疫情嚴峻的時刻,馬來西亞霹靂州慈濟支會全力推素,舉辦21天健康素食挑戰活動。挑戰者必須逐步習慣少油少鹽的飲食習慣,21天過去了,大家透過線上圓緣,分享「蔬適」新生活的喜悅。
馬來西亞霹靂州慈濟支會舉辦21天健康素食挑戰活動,由慈濟社區志工結合人醫團隊組成飲食品質管理小組,確保挑戰者可以吃到天然又美味的午餐和晚餐,從此展開健康「蔬適」新生活。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志工為檳城中央醫院的醫護人員準備的素食餐盒有訂單增加的跡象,因此慈濟志工精心設計特別風味的素食餐盒,讓健康素食變得不再枯燥。
慈濟於9月12日舉辦了主題為誠心齋戒正見,見習及培訓慈誠委員課程,透過師兄師姊的分享,引領大家尊重生命,正視護生的課題。
從未接觸過素食的林珈羽,在慈濟志工馬碧娣的鼓勵之下慢慢接受素食。透過21天茹素挑戰,也讓珈羽親身見證素食帶給自己的改變。
為了推廣健康素食,吉打州雙溪大年慈濟志工開始走入醫院,把素香洋溢在醫院各個部門。
慈濟志工推動21天茹素挑戰,影響了兩個家庭一起響應茹素。他們用不同的方法來克服困難,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分享。
從2021年8月15日開始連續21天,志工採用「包伙食」的方式,親自把午餐和晚餐送到挑戰者的手中。這項挑戰也吸引了99人參與,其中多數參與者沒有茹素習慣。
馬來西亞慈濟吉打分會人醫會與社區志工所聯合推動的「健康挑戰21天」活動,正式圓滿結束。經過21天挑戰後,全植物性飲食有效幫助參與者改善三高及體重,一同見證正確飲食的重要及蔬食所帶來的的好處。
證嚴法師曾於1974年明示,七月乃是吉祥月,只要時刻心誠、敬天愛地、積善造福,便是最虔誠的普渡。吉蘭丹的兩個家庭,也以行動響應吉祥月齋戒茹素。
帶動起綠色蔬食風潮的「健康挑戰21」來到了新山,希望藉由連續二十一天少油、少糖,以及沒有添加任何化學調味料的綠色蔬食,能夠吃出不一樣的健康體魄來。
「全植物性飲食(Whole Food Plant Based Diet)」進餐,體驗「無肉」飲食給身體帶來的變化與好處。目前活動獲得不俗反應,共有102人勇於接受挑戰。
疫情嚴峻人間有愛,我們身邊始終有一群逆行者白衣天使守護著民眾的健康,感恩他們為我們付出。
7月20日是哈芝節,也是馬來西亞第二個在疫情下迎來的伊斯蘭重要節日,馬來餐廳業者決定為在佳節公假,仍堅守崗位搶救生命的前線醫護,準備愛心滿滿的哈芝節套餐。
推廣素食,小小孩也能付出。馬來西亞吉打慈濟幼兒園將原本角落教學的蔬食料理拍成影片,藉由網絡平台,讓簡單易上手的素食料理接引更多人一起蔬醒。
為了推廣蔬食,慈青學長帶領各校學院生前來靜思書軒,學習使用淨斯資糧搭配各種蔬果做出不同口味的蔬食,希望啟發年輕一代的多吃蔬菓素食。
因為疫情,她改行做清潔工。除了打掃,她也到處拜師學藝。她勇敢挑戰顧客們的口味。她要如何扭轉乾坤,在飲食業煮出一個春天來?
馬來西亞慈濟吉打莪佔必叻共修處,在2020年10月起展開每週日一次的推素運動。
慈濟志工陳來蓉在得知住在樓上的獨居老人向她要求食物后,決定為她準備素食餐,並讓她用不銹鋼飯菜格來拿取素食餐。
爲了體恤醫護人員的付出,幾位志工于每個星期一至五親自準備五十份含有三種蔬菜的素食飯盒,並把飯盒送去檳城中央醫院,交給那裏的醫護人員。
杜金英在齋戒月的最後兩天才認識慈濟然後發願開始吃素。在她加入慈濟後,聼到上人的開示説不要貪口欲。她會覺得不忍心於是下定決心開始長期吃素。
檳城北海慈濟幼兒員的開課禮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因為農歷新年的臨近,志工們希望給予家長和孩子們有回鄉過年的感覺,也讓他們動手準備料理。
外科醫生羅仁勇堅信“病從口入” 這個道理,他行醫多年,不斷鑽研病人的飲食習慣。李子聰就是其中一位在羅醫生的勸告下轉素的病人,從此改變他對素食的印象。
羅仁勇和太太張彥玲從2003年開始茹素。今年遇上Covid-19疫情,他們將素食帶到各自的醫院,號召更多人一同響應蔬食 。
若說到要自己烹煮素食,還是有很多人嫌麻煩,繼而減少吃素的次數。陳來蓉今天要告訴你,烹煮素食一點都不麻煩,而且以素代葷煮出來的食物,味道跟葷食一樣美味。
新山志工柯君美,兩年前參加《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期間,配合一百零八天的齋戒素食,柯君美決定開始吃素。
檳城慈濟實業家配合推廣1013運動,走入SAN & Associates律師事務所向職員們推素護生,同時也鼓勵職員一起響應1013運動。
新冠疫情籠罩全球,為了大地與全球人類,馬來西亞檳城西南區的慈濟志工發起一周一日素推素活動,連續十六週,在當地派發素食便當,行善造福。
馬來西亞北海慈濟志工黃詠樺,深信covid-19疫情跟宰殺動物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於是,他決定展開勸素行動,從三位印裔照顧戶開始;一步一步讓更多人開始“加素行動”。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心系腎友健康,主動為腎友們及家屬準備每日兩餐,以減少腎友們因在外尋購食物而感染病菌的風險。
在馬來西亞霹靂州西北部的宜力,曾經是以也野味聞名的地方。在這個普遍居民對茹素觀念淡薄的小縣市,慈濟志工伍翠玲走上街頭,在早市裡擺攤售賣素食,藉此鼓勵每個人開始茹素 。
偉特科技公司成立20週年,全素食的20週年慶晚宴,共迎來了600多位公司員工及商業夥伴一起共襄盛舉,見證偉特科技公司發展的里程碑
檳城慈濟實業家團隊宣導1013運動,這一站走進恩金馬克有限公司。老闆和職員們積極響應一人一善運動,善行不落人後
檳城慈濟實業家團隊這一站來到PTIE蔬菓出入口有限公司推廣茹素護生。PTIE董事經理莊寶富堅信綠色企業理念,守護人類健康、保護環境,為糧食盡最大的努力。
年紀輕輕就自己創業,搭上K pop韓流,他跟人合夥開了一家韓國便利商店。原本體重一百零一公斤,素食後他成功甩掉至少十公斤。作為新世代的新新人類,他如何活出精彩、吃出健康?
慈濟新山支會福林園共修處志工透過文字、圖片和影片,在線上示範如何烹調十八道的素食佳餚,將傳統家常菜,變成一道道的美味素食料理,還受到觀眾的青睞,向他們預定了慶生素食辦桌
新山慈濟幼兒園舉辦線上校友人文活動,小小校友們線上相聚,帶著爸爸媽媽一起下廚烹調素食義大利麵。從小培養的慈悲心,在校園外持續萌芽。
馬來西亞新山康柏專科醫院(Kempas Medical Centre)率先推出「無肉星期一」,讓全院的醫護人員及病人都能夠在享用美食,照顧好個人健康之餘,同時為減緩全球暖化盡一分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馬來西亞衛生部禁止學生聚集在食堂用餐,改為提前向餐廳業者預訂一個禮拜的早餐和午餐。而在這非常時期,素食便當成為孩子們另一個健康的飲食選擇。
馬來西亞新山的慈少們雲端相聚也一樣不阻推素決心。慈少主播搭配廚師,再加上幕後的師姑師伯打燈拍攝,這就是慈少班素食直播現場的攝影棚。
行動管制令期間,餐廳老闆黃國豐看見了周遭存在着許多因疫情失業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責任的黃國豐,開始了派發愛心飯盒的善舉,並且延續至今。
馬來西亞慈濟新山支會的志工們發起「粽串送溫情」活動,志工們用香積飯搭配淨斯食材,包裹出純天然和低熱量的健康素粽
馬來西亞慈濟新山支會透過以工代賑,帶動振林山水災災民清掃家園,馬來婦女也使出看家本領,擔任五心級廚師,為將近兩百名志工和災民準備健康蔬食。
適逢端午節,慈濟檳城北海社區及人文學校的志工,第一次集聚在一起裹淨斯粽子。慈濟志工除了給四大志業的同仁送上粽子和艾草香包以外,也親手把粽子交給腎友和照顧戶的手中。
檳城大山腳慈濟志工包裹了容易消化的健康素粽,再一一送到家,陪前輩聊聊慈濟事,不僅讓他們也能嚐到美味的粽子,更珍貴的是彼此的愛與關懷。
外號小蔬菜的陳巧柔,是新山慈濟幼兒四歲班的學生,趁著疫情停課期間,在家學習素食料理,當媽媽的好幫手。
年紀僅僅10歲的胎裡素寶寶符舒凌從小就培養下廚愛好,會同家人一起準備素食。在茹素的道路上,也相對理解了生命的可貴。
慈濟志工廖美玲自從2009年茹素至今,加入慈濟後的她,也改變了日常生活上對飲食的均衡。她都會在平臺上與其他媽媽們分享素食食譜
你掃、我掃、新山慈濟幼兒園的家長們在蔬果寶寶的邀約下,紛紛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以實際行動支持全球世界蔬醒日。
慈濟馬來西亞新山百合花園聯絡處的志工們舉辦了兩場1013慈善素宴 邀約民眾獻出愛心的同時,也以清淨的身心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響應111世界蔬醒日,馬來西亞新山慈濟幼兒園的孩子們,發起世界蔬醒日簽署活動,邀約爸爸媽媽一同響應茹素愛地球。
許敏美在去年與慈濟結緣,擔任慈濟教育中心擔任安親班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了解素食的好,開始決定茹素,希望疫情早日消弭。
慈濟安親班學生朱杏恩,由於3歲時父母開始經營素食餐廳而跟隨父母茹素。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朱杏恩也開始響應勸素和祈禱,為祝福疫情消弭。
今年9歲的拉迪斯,從4歲就讀慈濟幼兒園開始,便一直將所學習的人文精神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持素5年的他,也成功向母親古姆妲勸素,並堅持每天響應全球祈禱,以祈求疫情早日消弭。
今年5歲的胎裡素寶寶陳奕修,從小就跟媽媽王愛絲一起在茹素的道路上,堅定前行。茹素護生的理念,也成為母子兩人共同維護的生活態度。
腎友周建豐因為今年新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下定決心從葷轉素祈求家人平安,也帶動了家人一起茹素。
6歲的陳穎傑與8歲的陳穎恩從荤轉素已有三年之期,且如今還在堅持素食。家人們也深受影響,一同轉素。
在吉華K校教書的慈濟委員,黃麗根老師,想要協助改善疫情,就萌起在辦公室邀約同事一起吃素的念頭。
志工陳蓮珠在十餘年前接觸地藏經,被裏面的經文影響后開始茹素。
峇株巴轄金寶花園一間小食館的商家獲悉貧病不便出門購買食物的人士,決定出錢出力協助這些人士。
馬來西亞分會人文學校志工為了鼓勵人人响應茹素的蔬醒運動,志工們特制了一粒地球模型并寫上各種環保資訊讓更多人了解素食如何能有效節能減碳,人人素食 淨化身心與大地。